【共建法治大埔 共享美好生活——人大代表说法】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》解读

来源: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   时间:2022-09-28     浏览 247 人次

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夯实依法治县基础,围绕县委“1568”思路举措,突出发展实体经济、推进乡村振兴两大重点,有效发挥人大在全面依法治县中的职责和定位。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与大埔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《共建法治大埔 共享美好生活——人大代表说法》专栏。
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2021年4月29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》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,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。本期我们一起来学习解读。


主讲人 李文婷: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是三农领域一部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基础性、综合性法律,对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,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。


根据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,围绕乡村振兴的法律制度需求,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确立了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具体制度。本法主要分为十章,依次为总则、产业发展、人才支撑、文化繁荣、生态保护、组织建设、城乡融合、扶持措施、监督检查、附则,共七十四条。


主讲人 李文婷: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,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,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,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、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,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、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基本遵循。


在乡村治理方面,明确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,健全村民委员会民主决策机制和村务公开制度等。在乡村建设方面,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服务,严格禁止违法占用耕地建房等。 

主讲人 李文婷:此外,在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,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、妇女和老年人以及残疾人、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等。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,规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、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。在公共服务方面,提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明确要求。


植根法治沃土,乡村正加速腾飞。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,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播撒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,在你我的接续奋斗中,我们将收获一幅幅活力四射、和谐有序、美丽富饶的田园图景,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终将实现,江山秀丽、人民幸福、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必将照进现实。


普法宣传,我们与您共行动!